图片
蝉是石家河数量最多的象生玉器。蝉自古因脱壳再生的生命历程为人所崇拜,被视为复活和永生的灵物,随葬玉蝉寄托了对墓主转生的信念与祝愿,体现了石家河先民的生死观。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后代,至汉代时仍以蝉的造型制作口琀,置于逝者口中以求肉身不腐,灵魂升仙石家河玉器中最常见的三类动物之三,是蝉。蝉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里源远流长,历代都有相关文物。于我印象最深的,自然是北朝的蝉冠菩萨。为啥中国人喜欢蝉,在古典文化里,大家喜欢蝉当然不是因为吃,而是它有种羽化而登仙的意味。石家河的玉蝉常有翘起来的尾巴,很俏皮,不知是否和羽化的意向有那么一些关系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良渚文化 · 玉蝉浙江余杭北村遗址106号墓出土
距今5300年,其利于证明良渚文化的神人冠之材质可能与蝉羽翼有关。方向明先生认为这可能为神人人像起源找到了一个新的可能。另,方向明先生注意到反山14号墓的玉蝉,它的眼睛和龙首纹眼睛非常接近,也就是后来神徽中神兽的眼睛。这个蝉在其胸中之心,属于呼应北极星的本质象征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玉蝉2017~2018年澧县孙家岗遗址M85出土
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
黄色,白云母质地,晶莹透亮,整体略呈长方形,通体磨光,精雕细琢。蝉吻部呈尖突状,眼目鼓突,颈部饰三道平行线纹,双翼收合于身两侧,翼尖外翘,两翼之间露出带节的腹和尾。工匠在方寸之间,精准刻画出分布于薄薄蝉翼上的纹路,高度写实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弧形玉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9号瓮棺出土
天门市博物馆藏
形体厚实,造型较为写实,双眼夸张的外凸,带甲略凸,双翼轮廓明显,尾部两侧与蝉尾形成凸尖。长方形片状,反面光平。颈部两侧各有一个和背面相通的小孔。应该是系带配用之物。有可能是头饰,以细绳穿过,佩戴于额头上。或镶嵌于冠上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弧形玉蝉湖北荆州枣林岗遗址37号瓮棺出土
图片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玉蝉长4.7厘米、宽2.2l厘米、厚0.9厘米
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楼子湾4号墓出土
湖北省博物馆藏
浮雕成爬立状蝉形,颈部饰凸弦纹。浮雕成爬立状的蝉形,蝉目圆凸,蝉翼外撇,十分形象。相似的蝉形玉饰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中已可见的。
玉蝉是石家河文化玉器中最多的一种,因蝉能够蜕变可象征再生,古人视蝉为神虫,以用于祭祀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玉蝉长2.5厘米,宽2厘米,厚0.9厘米
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肖家屋脊6号瓮棺出土
湖北省博物馆藏
玉为黄绿色,表面有粉状白斑。采用浅浮雕、钻孔和抛光等技法制成。雕工细致,形态逼真。古人视蝉为能获得超脱和再生的神虫,此玉蝉的用途应是佩带或缀于某物体上,在祭典时作为一种通神的工具。
图片
本次展览展牌的线稿图片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弧形玉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9号瓮棺出土
天门市博物馆藏
图片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长方形玉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7号瓮棺出土
天门市博物馆藏
图片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弧形玉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8号瓮棺出土
天门市博物馆藏
图片
图片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长方形玉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3号瓮棺出土
天门市博物馆藏
扁平体,写意性蝉。人字形顶,圆形眼。头甲与翼体间有凹槽,翼下端微外翘。类似玉蝉发现较多。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长方形玉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4号瓮棺出土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玉蝉湖北钟祥六合遗址出土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异形玉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9号棺出土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玉蝉长2.45厘米,宽1.9厘米,厚0.75厘米
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肖家屋脊6号瓮棺出土
荆州博物馆藏
长方形片状,反面光平。玉料为黄绿色,蝉左目和口部有枣红色沁。颈部两侧各有一个和背面相通的小孔。应该是系带配用之物。有可能是头饰,以细绳穿过,佩戴于额头上。或镶嵌于冠上。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玉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肖家屋脊6号瓮棺出土
荆州博物馆藏
蝉雕于长方形小玉片上,玉为黄绿色,表面有粉状白斑,反面光素。头尾向正面弯弧。口吻凸出,目近似方形,颈部微凸,颈后侧有两道平行凸线。双翼间露出身和尾。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长方形玉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8号瓮棺出土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玉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4号瓮棺出土
图片
后石家河文化 · 长方形玉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8号瓮棺出土
图片
采编: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马娇
图片:摄影/阿恰捂着耳朵对我说到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